綠色蔬菜品種介紹2
創建時間:
地瓜:又名:白地瓜、涼瓜、涼薯、葛瓜、土薯、土蘿卜。豆薯屬豆科豆薯屬中能形成塊根的栽培種,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草質藤本植物。豆薯的塊根肥大,肉潔白脆嫩多汁,富含糖分和蛋白質,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,可生食,也可熟食。種子及莖葉中含魚藤酮(C23H22O6),對人畜有劇毒,可制成敵敵畏等殺蟲劑。
紅薯葉:紅薯葉(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)又稱地瓜葉,即紅薯生長過程中的莖上的葉子。紅薯葉有很多用途,比如有提高免疫力,保護視力,延緩衰老,解毒等作用。我們一般食用的是秋天紅薯成熟后地上秧莖頂端的嫩葉。
黃瓜:黃瓜味甘,甜、性涼、苦、無毒,入脾、胃、大腸;具有除熱,利水利尿,清熱解毒的功效;主治煩渴,咽喉腫痛,火眼,火燙傷。還有減肥功效。黃瓜皮所含營養素豐富,應當保留生吃。但為了預防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傷害,黃瓜應先在鹽水中泡15-20分鐘再洗凈生食。用鹽水泡黃瓜時切勿掐頭去根,要保持黃瓜的完整,以免營養素在泡的過程中從切面流失。另外,涼拌菜應現做現吃,不要做好后長時間放置,這樣也會促使維生素損失。
蘿卜:蘿卜(學名:Raphanus sativus L. )十字花科蘿卜屬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,高20-100厘米,直根肉質,長圓形、球形或圓錐形,外皮綠色、白色或紅色,莖有分枝,無毛,稍具粉霜。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,花白色或粉紅色,果梗長1-1.5厘米,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蘿卜根作蔬菜食用;種子、鮮根、枯根、葉皆入藥,種子消食化痰,鮮根止渴、助消化,枯根利二便,葉治初痢,并預防痢疾,種子榨油工業用及食用。
土豆:馬鈴薯(學名:Solanum tuberosum L.),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塊莖可供食用,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,僅次于小麥、稻谷和玉米。馬鈴薯又稱地蛋、土豆 、洋山芋等,茄科植物的塊莖。與小麥、稻谷、玉米、高粱并成為世界五大作物。馬鈴薯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,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。馬鈴薯主要生產國有中國、俄羅斯、印度、烏克蘭、美國等。中國是世界馬鈴薯總產最多的國家。2015年,中國將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,推進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、面條、米粉等主食,馬鈴薯將成稻米、小麥 、玉米外的又一主糧。
大蔥:壯陽補陰:大蔥中的各種維生素能保證人體激素正常分泌,還能有效刺激性欲,從而“壯陽補陰”。解毒調味:大蔥味辛,性微溫,具有發表通陽、解毒調味的作用。主要用于風寒感冒、陰寒腹痛、惡寒發熱、頭痛鼻塞、乳汁不通,二便不利等。大蔥含有揮發油,油中的主要成分為蒜素,又含有二烯丙基硫醚、草酸鈣。另外,還含有脂肪、糖類,胡蘿卜素等,維生素B、C,煙酸,鈣,鎂,鐵等成分。我國大蔥種植歷史悠久,早在《詩經》中就有關于大蔥種植的記載——有玱蔥珩。關于大蔥原始品種最早的引進,可追溯到戰國齊國名著《管子》中的記載:“桓公五年,北伐山戎,得冬蔥與戎椒,布之天下”,齊桓五年,大致相當于公元前681 年,這個時間也就是章丘地區大蔥種植的開始。可以推算出,大蔥種植在章丘地區已經有近三千年的歷史,最早是由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引進。[明]嘉靖9年(1530)《章丘縣志》中也有關于大蔥種植的記載,并記有當時農民流傳下來的四句詩歌“大明嘉靖九年慶,女郎仙蔥登龍庭,萬歲食之贊甜脆,蔥中之王御旨封”,這就說明在明代,章丘大蔥被御封為蔥中之王,大蔥種植在章丘地區已經普遍種植并且作為了當朝貢品。
韭菜:韭菜,(學名:A. tuberosum Rottl. ex Spreng.)別名:豐本、草鐘乳、起陽草、懶人菜、長生韭、壯陽草、扁菜等;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具特殊強烈氣味,根莖橫臥,鱗莖狹圓錐形,簇生;鱗式外皮黃褐色,網狀纖維質;葉基生,條形,扁平;傘形花序,頂生。葉、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;種子等可入藥,具有補腎,健胃,提神,止汗固澀等功效。在中醫里,有人把韭菜稱為“洗腸草”。韭菜適應性強,抗寒耐熱,全國各地到處都有栽培。
北部港帆
文章完結